williamhill体育网页版
读史增识,只眼千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点举行本学期第一期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1-11-06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11月5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点在文澜楼大中小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一期读书会,博士生导师王晓荣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殷一博副教授以及学科点硕博士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学术氛围,服务本专业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点结合自身特点,于本学期开始举办“读史增识 只眼千年”系列读书会,选取党史、近现代史方面的经典著作,通过教师带读、员工分享、交流讨论等方式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提升员工的学习水准。本期读书会围绕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展开。

王晓荣老师首先对参与此次读书会的各位同学表示欢迎,她说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希望通过开展读书会活动,在思考与交流之中让历史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成为一种乐趣,一种分享,并进而成为一种习惯。她希望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可以大胆分享,积极讨论,在交流之中产生新的认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随后同学们依次分享自己的前期阅读感受与心得体会。魏兴同学结合第一章“漫长的封建社会”提出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漫长盘旋,小农经济、官僚政治、宗族社会阻碍着中国向着近代化发展;冯风同学针对近代中国变与不变的哲学,认为维新变法是中国知识分子借传统哲学范畴将西方哲学纳入其中,是一种外力冲击下的民族自觉;丁书瀚同学把目光聚焦到20世纪初的“中等社会”群体上,认为“中等社会”群体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林诗昊同学对比分析了清末革命派与立宪派,认为两者既斗争又统一,是社会变革的两大动力;张志强同学以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认为中国人从各色各样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把中国导向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他同学也就各章中的内容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在分享讨论之后,殷一博老师进行点评,他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既体现着革命史观与现代化史观融合的独特视角,也体现了作者本身的自信、觉醒、反思和史学责任,提醒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多读这类经典好书,形成阅读、思考、交流、再阅读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受益,提升学习水准。

最后,王晓荣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本内涵丰富的精品之作,值得同学们多次反复品读,就像“深窖老酒”,每次品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本书构建了全新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体系,描写了历史现场,又高于历史现场,并且在历史描写之中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历史记述活跃而又传神。接着王老师从问题意识、材料选择、研究视野、研究方法、语言文字等方面谈及这本著作值得同学们学习的要点并对同学们提出了五点学习要求:第一要有史识功底,提升自身的史识、史德、史才;第二要视野开阔,既要关注历史中的细节又要有宽广的历史视野;第三要知人论事,返回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观察和分析历史人物;第四要有辩证思维,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第五要有问题意识,多思考多分析,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服务专业员工、提升专业水平系列读书活动,学科点下一步将继续为员工推荐一系列经典著作,帮助员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提升史学研究水平。第二期读书会将于12月底围绕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进行。

撰稿:张君尧

审核:殷一博